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346篇
地质学   957篇
海洋学   366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8篇
自然地理   8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地质灾害因其巨大的致灾力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①地震触发斜坡崩滑灾害特征和影响因素统计学分析,即从典型地震触发的大量斜坡崩滑灾害实例研究入手,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地震崩滑灾害发育特征同地震参数(地震震级、地震烈度、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和斜坡体特征(坡高、坡角、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之间的关系;②地震触发斜坡崩滑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动力响应特征研究,即分析地震波产生的拉压和剪切作用对斜坡体的影响及在这种作用下斜坡体发生的破坏和运动过程;③地震作用下斜坡稳定性评价和致灾预测研究,主要是评价、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类别及特征。基于此阐述了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2.
Deep seismic investigation carried out in Russia in long-range profiles with peaceful nuclear explosions allowed clarifying in details th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le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down to the depth of 700 km within the huge territory of old and young platforms of Northern Eurasia. Variability of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of the upper mantle depending on the depth serves to qualitative estimation of it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ntle to the depth of 80–100 k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block structure with significant velocity steps of seismic waves at the blocks often divided by deep faults. This is the most rigid part of lithosphere. Below 100 km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is insignificant, i.e., at these depths the substance is more plastic and not capable to retain block structure. On the lithosphere bottom at the depth of 200–250 km plasticity increase is observed as well but the zone of the lower velocities that might have been bound with the area of partial melting (asthenosphere) has not been found. These three layers with differen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re divided by seismic boundaries presented by thin layering zones with alternating higher and lower velocities. At the specified depths any phase boundari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These thin layering zones are assumed to form due to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deep fluids at some levels of depths whe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ermeability of substance change. Insignificant number of fluids may result in appearance of streaks with partial or film melting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to the rise of the weakened zones where subhorizontal shifts are possible. According to seismic data in many world regions seismic boundaries are also observed at the depth of about 100 and 200 km; they may be globally spread. There are signs that areas of xenoliths formation and earthquake concentration, i.e., zones of high deformations, are confined to these depths.  相似文献   
63.
依据1996~2008年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数据,采用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选取总人口、粮播比例、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和人均粮食年需求量5个指标,分析预测了2020年浙江省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至少为204.9万公顷,由此可见,基于粮食安全的浙江省耕地保护任务的艰巨性,并提出了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A fishing boat hull is used as an example of how hull form optimization can be accomplished using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OGA). The particular MOGA developed during this study allows automatic selection of a few Pareto Optimal results for examination by the designers while searching the complete Pareto Front. The optimization uses three performance indices for resistance, seakeeping and stability to modify the hull shape to obtain optimal hull offsets as well as optimal values for the principal parameters of length, beam and draf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148/1-B fishing boat hull, the parent hull form of the ?stanbul Technical University (?TÜ) series of fishing boats, is presented by first fixing the principal parameters and allowing the hull offsets to change, and secondly by simultaneously allowing variation of both the principal parameters and the hull offsets. Improvements in all three objectives were found. For further research the methodology can be modified to allow for the addition of other performance objectives, such as cost or specific mission objectives, as well as the use of enhance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solvers. In addition, one or more hulls could be evaluated by experiment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of using this particular optimization approach.  相似文献   
65.
JZ油田东区是JZ油田的卫星区块,具有典型复杂断块的特征。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量风险大及海上开发成本高等特点,运用勘探思维,深入研究油源、疏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明确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田滚动开发的思路。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地震、电测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开展了多轮次的精细地质油藏一体化研究,使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AIS专题统计分析应用系统以AIS岸基网络系统提供的信息为基础,采用分级、分类、定制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AIS船舶运行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为航海及其他海洋活动提供更加全面、及时、可靠和集成的综合信息服务,进一步发挥AIS系统信息的社会服务效能.文章描述了系统的实现目标、系统组成、功能模块设计及关键技术,并对系统应用前...  相似文献   
67.
激光拉曼光谱法在单个流体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佳乐  潘忠习  冉敬 《岩矿测试》2015,34(4):383-391
激光拉曼光谱法以其非破坏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性,一直以来都是研究流体包裹体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围绕激光拉曼光谱在流体包裹体中的应用而展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定量-定量测试方面,即在准确定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斯-洛仑兹去卷积分峰、低温原位等定量方法获取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含量,从而克服了激光拉曼光谱法应用于溶液中阳离子的定量分析的灵敏度、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不仅能获得流体包裹体中一些常温下不具拉曼活性的盐类物质拉曼特征峰信息,还能根据特征峰与浓度、内压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对盐度和压力等性质进行测定,从而拓展了激光拉曼光谱法在流体包裹体中的应用范围。本文对激光拉曼光谱法应用于分析流体包裹体成分、盐度、同位素和压力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并认为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拉曼光谱法未来的分析方向也将继续围绕多元复杂体系及其定量方面的研究展开。  相似文献   
68.
孙旭东  吴冲龙  周霞  等 《江苏地质》2015,39(3):383-388
石油勘探是高风险行业,勘探地质研究业务需要复杂的逻辑思维,也需要创新性的抽象思维。“智慧油田”和“智能勘探”理论体系的提出,顺应了油气勘探的智能、快速和高效的需求。通过剖析油气勘探的信息支撑框架设计,提出了未来智能化勘探的4层设计概念,形成了层次之间的衔接和沟通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此理论体系探索了石油行业中石油地质勘探智能化信息框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9.
有关埃达克岩实验应用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非常重要,是花岗岩(和埃达克岩)理论创新的源泉之一。近年来,国内在埃达克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个领域,中国在国际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虽然得到的认识并不相同,这是很正常的。本文讨论了与埃达克岩有关的一些实验研究问题,认为:1下地壳底部是缺水的,花岗岩是在缺水条件下部分熔融的,应当慎重对待在饱和水和有水加入情况下的实验结果。2要注意残留相组分中是否有斜长石出现,不能只关注石榴石,石榴石与斜长石配合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3 1.0 GPa压力下石榴石出现线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它只表明与之平衡的熔体是贫Yb的。但是,贫Yb的花岗岩不只是埃达克岩,喜马拉雅型花岗岩也贫Yb,因此,还需要考虑斜长石消失的情况,如果石榴石出现而斜长石消失了,熔体是埃达克岩;如果石榴石出现而斜长石没有消失,则熔体为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由于国外没有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概念,因此,对国外某些在1 GPa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资料应当仔细鉴别,也许其中有一些熔体并非埃达克岩,而是喜马拉雅型花岗岩。4相变反应不同于部分熔融反应,不能把相变反应的结果解释为部分熔融的结果。相变反应是在温度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不是产生花岗岩的主要方式;部分熔融反应主要是在温度增加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是产生花岗岩的主要方式。5实验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与榴辉岩平衡的熔体是埃达克岩,因此,埃达克岩的真谛可能就是非常简单的一句话:源区有石榴石无斜长石。只要符合这个标志,与其平衡的熔体必然是高Sr低Yb的;只要符合这个标志,与其平衡的熔体必然是在较高的压力下形成的。高压可能就是埃达克岩最重要的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70.
童金南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15,40(2):189-197
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SubcommissiononTriassicStratigraphy,简称STS)成立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建立全球统 一的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以国际地质对比规划项目IGCP-4(特提斯地区的三叠系)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STS 专家的深入研讨,采用投票表决的方式于1991年确定了将三叠系划分为3统7阶的国际年代地层格架.随后的焦点集中于各 阶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StratotypeSectionandPoint,简称GSSP)的选定工作.但时至今日只确定了3个阶的GSSP,而 且只有三叠系底界,即印度阶底界的GSSP获得的研究最多,且应用广泛;另外2个阶(拉丁阶和卡尼阶)底界的GSSP仍以传 统的菊石作为首选定义标志,其推广可应用性还待实践检验.其他4个阶的界线层型选定工作正在推进中,但都存在一些困 难,其中尤以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面临重大挑战.鉴于国际年代地层研究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 专家于2000年提出了中国的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研究和推广应用.由于三叠纪时期中国处于从海向 陆的重要转折时期,海、陆相地层在中国都有广泛发育,因此提出了海、陆相两套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建阶方案.经过十 多年的建阶研究和应用实践,中国三叠纪年代地层建阶方案逐步得以改进和完善,促进了中国三叠纪地层规范化研究,为相 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国际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